提到新加坡的商业地产,就不得不说Bugis+,它号称是新加坡首个城市零售娱乐中心,在国内享有不小的人气,同时也是新加坡颇具活力的一个购物中心。
本期全视野,带各位走进Bugis+。
项目概况
Bugis+位于新加坡Bugis区维多利亚大街201号,总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地处新加坡著名的白沙浮街区,周边有武吉士地铁站,交通极其便利。Bugis+项目原名Iluma,源于“Illumination”(照明),在2009年3月28日开业;2011年凯德商用收购后在保留外立面的基础上对内部及业态进行改造,致力于打造新加坡首屈一指的年轻娱乐中心,吸引20-30岁年轻客群聚集。 目前,商场内共有130余个品牌业态,是一个集娱乐和零售于一体的商业项目,它强调表演和展览空间的组合,充分契合了白沙浮街区艺术、教育与娱乐的功能定位,与城市融为一体。
业态规划
Bugis+汇集了时尚、家居、美食、娱乐、服务等多种业态,其中时尚类业态品牌占据一半,但是在面积配比上,60%是娱乐场所,其中商场五层有一个电影院,还包括新加坡歌舞剧院,吸引更多喜欢夜生活的顾客,与新加坡典型购物中心不同的是,Bugis+没有超市。而商场的每个楼层都布局了大流量的客流输入口,并且每个楼层都有各自的特色,聚客力十足,盘活了整体的客流。
建筑室内活动围绕中央空间分三层布置。在建筑第一层与周边街道形成一个连续的路网,方便行人从各个方向进入商场。而在建筑第二层的一座人行天桥冲出商场,跨越道路,与邻近购物中心间建立了一条通道,所有通道都通向主厅。建筑第三层的大厅中包含跨越两层空间的挑空餐饮区,挑空的架构对操盘者来说意味着舍弃一层面积,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提升了通透性与体验感,项目的聚客力与消费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最终的受益者还是项目本身。
亮点解析
这栋建筑中,线性体块与曲线形雕塑造型体块形成了鲜明对比。线性建筑元素可容纳停车场,零售店,电影院和表演空间,而雕塑造型建筑元素内沿漫步道容纳一些比较小型的零售和娱乐活动。这两种建筑元素之间的交流通过建筑处理得到了强化,充满生气的热辣色调赋予了线性体块生机,而曲线形雕塑造型体块则以灰白单色调包裹全身。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整个建筑都会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振奋人心。
而Bugis+内部呈现的是街区化的景观,带给消费者强烈的代入感与体验感,来往的顾客对这家店都赞不绝口。这种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项目布局的思维做到了“舍得”,为了提升顾客满意度舍弃直接经济利益,反而提升了项目的人气与客流量,最终的经济效果反而比常规手法更好。而Bugis+回归商业本质,以让顾客满意、感动为主旨,围绕核心客户群体的需求,优化卖场细节,提升购物体验,这种基于消费者需求提升顾客满意度的操盘思路,必然是未来的大趋势。
内容来源:公开网络